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主祀 鹿耳門媽 (天上聖母)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位在台南市安南區,不但是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全台聲明遠播的大型廟宇。佔地15公頃的「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包含數棟大型建築物,以仿似"北京紫禁城"的城區去設計規劃,每一棟大樓都雕琢細緻,十分具有其建築特色。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最早約三百六十年前,明末棲居於鹿耳門的漁民築"草廟"奉祀開始,後來鄭成功順利登陸擊潰荷蘭軍,因感念媽祖神恩重建聖母廟, 並且添建文館與武館供奉隨軍的三尊媽祖神像,也是台灣官方建築的第一座廟宇。在清道光與同治年間,皆遭遇洪患廟宇因此而沖毀,目前的聖母廟是民國七十年落 成安座的,並且正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廟殿建坪二萬餘坪,仿"北京紫禁城"宮殿式建築,外觀相當壯麗雄偉。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外觀是以紅色為主色,以十足的中國風味與富麗、堂皇的建築風格營造出廟宇的莊嚴及氣派感。廟宇四周圍還利用橋梁、水流,以類 似護城河的方式圍繞著廟宇,相當的特殊。「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一棟廟樓不管是正面、側面,都是十足精緻華麗。入口處的第一棟建築物,是供奉著五府千歲等 神祇的「五王殿」,挑高的大殿內部,讓人一踏入就能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威嚴肅敬,殿內經常被香客佔滿、香火也十分的鼎盛。第二棟廟樓是供奉媽祖等神祇的「媽 祖殿」,殿外都會有些婦人在販售"玉蘭花及蘭花"的花盤,這是祭祀媽祖的"特殊供品",以一盤盤精緻的花朵來表達信徒們對媽祖最簡單又虔誠的心意。第三棟 廟樓是「佛祖殿」,供俸釋迦佛祖等神祇,在二樓的兩側牆面,放置了百尊的神像相當的壯觀,來到這裡別忘了到這欣賞一番。三樓還有一個「天公殿」,除了供奉 玉皇大帝,還供奉了求姻緣的月下老人,在樓梯間的牆面上滿滿整片的結婚新人小卡,可想見這裡的靈驗以及受歡迎的程度囉!下回來到台南,可別忘了這個不可錯 過的旅遊重點。
十二世紀末葉(南宋) 天上聖母的神靈,隨福建漁民東來駕臨鹿耳門嶼。
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四月 大明招討大將軍延平王鄭成功率軍驅逐荷人進取台灣,鹿耳門媽顯靈賜助潮水。
明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春 鄭成功開台大業底定,為答謝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大興土木重建神廟於登陸處。
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 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宦臺文武官員捐俸易地重建鹿耳門聖母廟,其廟址位於鹿耳門嶼與北線尾嶼接壤處(今鹿耳門溪下游北畔)。
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七月十四日 鹿耳門聖母廟為洪水所浸,廟基傾圮。三郊公局與在地居民護廟情殷,乃立『淇水豹』神碑於廟埕,藉以鎮水;又將鹿耳門媽暨所有神像百餘尊,暫時疏遷於三郊所屬的鎮港海安宮,是為『海安宮寄佛』。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七月 聖母廟與文館、武館同遭洪水沖毀。
日治時期大正二年(一九一三)夏 福建甫田湄洲放送一艘五府(李、池、吳、范、朱)王船東來,途經澎湖媽宮海靈殿附近停泊,當地信眾祈求永遠奉祀,然船上王爺乩示:係承鹿 耳門媽之邀,前往助佑萬民,無法駐留。
至當年七月飄至鹿耳門港仔西之西平湖,土城仔信眾經文館三媽乩示以大禮迎進奉祀,並築草寮『王宮』以祀。
日大正三年(一九一四) 土城地區八角頭長老發起重建神廟。地方信眾自清建鹿耳門聖母廟遺址挖撈古廟建材,於聚落中心(今土城城西街、城北路、安中路交會處)築建神廟。
日大正五年(一九一六) 土城仔居民以紹承先人鹿耳門媽信仰的身分與立場,取得海安宮、水仙宮執事之認同與肯定,自海安宮迎回古鹿耳門聖母廟所有神尊七十餘座。
日大正七年(一九一八) 神廟落成,坐北朝南,前殿奉祀五府千歲與王船,後殿主祀鹿耳門媽暨聖母廟原祀諸神。廟初名『保安宮』,取祈求神明保境安民之意。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 鹿耳門媽經西港慶安宮迎請,任『西港仔香醮』之主醮,每三年一科出巡曾文溪流域,是為『鹿耳門媽香』。
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O)五月 信眾以廟係主祀鹿耳門媽,為求名實相符,廟名正名曰『鹿耳門聖母廟』。
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 土城鹿耳門聖母廟自行啟建香醮(『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是謂『土城仔香醮』。
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十一日 民國六十二年某建設公司董事長,夢見聖母要求其捐獻一塊大柴,在微妙中自想怪異,三天後在台北市和平東路,原地號名六張犁,發現一塊大柴,意及聖母托夢,翌日自動雇車運來本廟捐獻。此柴形體宛如鱷魚, 致稱為鱷魚神木。神木長8.7公尺直徑1.2公尺、重約一萬台斤、樹齡500年以上。
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 應香客朝拜之需,集資數億籌建新廟,經鹿耳門媽靈示親擇原廟北六百公尺之地為新廟址,並親定廟殿規制與尺寸。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農曆十一月初八 新廟落成安座,為明紹承古鹿耳門聖母廟之香禋,
乃額新廟曰『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本廟神殿兩側以廂房、迴廊相接神殿,廂房四周則以護濠圍繞東西護濠。
兩側為香客大樓,東樓有頂級貴賓廳,西樓有大型會議廳(可容納約120人開會)。
廟殿兩側之廂房東廂為辦公室、委員室、貴賓招待室,西廂為文物館、展望室。
後座落底層的左右邊各為「東、西羅漢殿」。
廟貌巍峨壯觀,神殿富麗堂皇,服務機能建置完善,享有「遠東第一媽祖廟」之實譽名聞中外。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位在台南市安南區,不但是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全台聲明遠播的大型廟宇。佔地15公頃的「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包含數棟大型建築物,以仿似"北京紫禁城"的城區去設計規劃,每一棟大樓都雕琢細緻,十分具有其建築特色。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最早約三百六十年前,明末棲居於鹿耳門的漁民築"草廟"奉祀開始,後來鄭成功順利登陸擊潰荷蘭軍,因感念媽祖神恩重建聖母廟, 並且添建文館與武館供奉隨軍的三尊媽祖神像,也是台灣官方建築的第一座廟宇。在清道光與同治年間,皆遭遇洪患廟宇因此而沖毀,目前的聖母廟是民國七十年落 成安座的,並且正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廟殿建坪二萬餘坪,仿"北京紫禁城"宮殿式建築,外觀相當壯麗雄偉。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外觀是以紅色為主色,以十足的中國風味與富麗、堂皇的建築風格營造出廟宇的莊嚴及氣派感。廟宇四周圍還利用橋梁、水流,以類 似護城河的方式圍繞著廟宇,相當的特殊。「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一棟廟樓不管是正面、側面,都是十足精緻華麗。入口處的第一棟建築物,是供奉著五府千歲等 神祇的「五王殿」,挑高的大殿內部,讓人一踏入就能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威嚴肅敬,殿內經常被香客佔滿、香火也十分的鼎盛。第二棟廟樓是供奉媽祖等神祇的「媽 祖殿」,殿外都會有些婦人在販售"玉蘭花及蘭花"的花盤,這是祭祀媽祖的"特殊供品",以一盤盤精緻的花朵來表達信徒們對媽祖最簡單又虔誠的心意。第三棟 廟樓是「佛祖殿」,供俸釋迦佛祖等神祇,在二樓的兩側牆面,放置了百尊的神像相當的壯觀,來到這裡別忘了到這欣賞一番。三樓還有一個「天公殿」,除了供奉 玉皇大帝,還供奉了求姻緣的月下老人,在樓梯間的牆面上滿滿整片的結婚新人小卡,可想見這裡的靈驗以及受歡迎的程度囉!下回來到台南,可別忘了這個不可錯 過的旅遊重點。
十二世紀末葉(南宋) 天上聖母的神靈,隨福建漁民東來駕臨鹿耳門嶼。
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四月 大明招討大將軍延平王鄭成功率軍驅逐荷人進取台灣,鹿耳門媽顯靈賜助潮水。
明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春 鄭成功開台大業底定,為答謝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大興土木重建神廟於登陸處。
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 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宦臺文武官員捐俸易地重建鹿耳門聖母廟,其廟址位於鹿耳門嶼與北線尾嶼接壤處(今鹿耳門溪下游北畔)。
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七月十四日 鹿耳門聖母廟為洪水所浸,廟基傾圮。三郊公局與在地居民護廟情殷,乃立『淇水豹』神碑於廟埕,藉以鎮水;又將鹿耳門媽暨所有神像百餘尊,暫時疏遷於三郊所屬的鎮港海安宮,是為『海安宮寄佛』。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七月 聖母廟與文館、武館同遭洪水沖毀。
日治時期大正二年(一九一三)夏 福建甫田湄洲放送一艘五府(李、池、吳、范、朱)王船東來,途經澎湖媽宮海靈殿附近停泊,當地信眾祈求永遠奉祀,然船上王爺乩示:係承鹿 耳門媽之邀,前往助佑萬民,無法駐留。
至當年七月飄至鹿耳門港仔西之西平湖,土城仔信眾經文館三媽乩示以大禮迎進奉祀,並築草寮『王宮』以祀。
日大正三年(一九一四) 土城地區八角頭長老發起重建神廟。地方信眾自清建鹿耳門聖母廟遺址挖撈古廟建材,於聚落中心(今土城城西街、城北路、安中路交會處)築建神廟。
日大正五年(一九一六) 土城仔居民以紹承先人鹿耳門媽信仰的身分與立場,取得海安宮、水仙宮執事之認同與肯定,自海安宮迎回古鹿耳門聖母廟所有神尊七十餘座。
日大正七年(一九一八) 神廟落成,坐北朝南,前殿奉祀五府千歲與王船,後殿主祀鹿耳門媽暨聖母廟原祀諸神。廟初名『保安宮』,取祈求神明保境安民之意。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 鹿耳門媽經西港慶安宮迎請,任『西港仔香醮』之主醮,每三年一科出巡曾文溪流域,是為『鹿耳門媽香』。
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O)五月 信眾以廟係主祀鹿耳門媽,為求名實相符,廟名正名曰『鹿耳門聖母廟』。
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 土城鹿耳門聖母廟自行啟建香醮(『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是謂『土城仔香醮』。
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十一日 民國六十二年某建設公司董事長,夢見聖母要求其捐獻一塊大柴,在微妙中自想怪異,三天後在台北市和平東路,原地號名六張犁,發現一塊大柴,意及聖母托夢,翌日自動雇車運來本廟捐獻。此柴形體宛如鱷魚, 致稱為鱷魚神木。神木長8.7公尺直徑1.2公尺、重約一萬台斤、樹齡500年以上。
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 應香客朝拜之需,集資數億籌建新廟,經鹿耳門媽靈示親擇原廟北六百公尺之地為新廟址,並親定廟殿規制與尺寸。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農曆十一月初八 新廟落成安座,為明紹承古鹿耳門聖母廟之香禋,
乃額新廟曰『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本廟神殿兩側以廂房、迴廊相接神殿,廂房四周則以護濠圍繞東西護濠。
兩側為香客大樓,東樓有頂級貴賓廳,西樓有大型會議廳(可容納約120人開會)。
廟殿兩側之廂房東廂為辦公室、委員室、貴賓招待室,西廂為文物館、展望室。
後座落底層的左右邊各為「東、西羅漢殿」。
廟貌巍峨壯觀,神殿富麗堂皇,服務機能建置完善,享有「遠東第一媽祖廟」之實譽名聞中外。
地址: 70958台灣台南市安南區城安路160號
電話: 886 6 257 7547
電話: 886 6 257 7547
【自行開車】
1.台南火車站→中山路→民生路→中華北路→安明路一、二、三、四段→接安中路→即可到達。
2.中山高速公路(梅花1)→下新市交流道→中華北路→安明路一、二、三、四段→接安中路→即可到達。
1.台南火車站→中山路→民生路→中華北路→安明路一、二、三、四段→接安中路→即可到達。
2.中山高速公路(梅花1)→下新市交流道→中華北路→安明路一、二、三、四段→接安中路→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