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龍巖寺 主祀 四丁觀音佛祖
西龍巖寺所在的大堀湖,從渡船頭沿北50線鄉道(渡船頭路)上山約3公里路程即可抵達。由寒石洞的「洋人避難所」與西龍巖寺「開山於乾隆年間」等2個傳說,據以推定漢人入墾定居此地的時間應可溯自荷蘭時期,且大約在18世紀中葉便形成聚落,並創建守護村民的廟宇。
本地人慣稱西龍巖寺為「佛祖廟」,一說西龍巖寺開山於清乾隆年間(但傳說通常略為誇大),其主祀神四丁觀音佛祖,與一般的白衣大士南海觀世音菩薩之法相並不相同,主祀神為白衣大士南海觀世音菩薩。
文獻記載此廟開基於1805(嘉慶10)年,據當地耆老指出,原廟址在更高的山腰,即寒石洞下方,現址為一幢加強磚造樓房處,後來因為腹地太小,乃向下遷建於今日廟址。日本時代曾有一位廟公在廟裏開設私塾,教授漢文。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極重要的神明,又名觀音媽、觀世音菩薩。據法華經普門品所載,觀音三十三現身,又化身不一,因此其造型樣貌各有差異,據傳觀世音之父為妙莊 王,母為寶德后,其姊為妙音、妙之,觀世音排老三,名為妙善,為拯救天下蒼生而降世於東海菩陀落迦山,轉往中原普渡眾生。清代台灣凡泉州人眾多的地方,大 多建有龍山寺奉祀南海觀世音菩薩,且多由泉州龍山寺分靈而來。除了以觀音為主祀神的廟宇外,媽祖廟的後殿也必奉祀觀音,是不成文的成規。
建廟沿革
西龍巖寺是觀音山 北麓的古寺,歷經2次遷移廟址,另有據可考的修建則有4次,現存3塊重修廟體時記載建廟沿革與捐款芳名錄,其立碑年代分別為1864(同治3)年、1903(明治36)年與1952(民國41)年。
據說此剎因為持有不少廟產,而被地方上視為有錢的廟宇。然而此廟在1970年代曾遭遇危機,險些不保。
理教侵佔、鄉代追回
當 時有個國大代表叫趙東書,此人出身軍方特務系統,官拜少將,是「理教」的教主。1974(民國63)年趙氏利用廟祝純樸不識字,竟偽造轉讓證明書,侵吞土 地建物產權。當時的八里鄉民代表主席李春和發現事態嚴重,遂透過各種管道,陳情、訴願、並提起偽造文書之訴訟,官司纏訟數年,終於在1981(民國70) 年經法院判決勝訴,奪回產權。
附帶一提,理教總公所位於台北市西門町,其前身是日本時代的西本願寺:本派本願寺派台北別院,戰後被國府強 制接收,改為台灣省警備總部使用,據傳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時,曾有不少外省籍人士被囚禁、刑死於斯。1955年西本願寺本堂被國府撥交給趙氏所屬的 理教作為總公所,俗稱「大廟」,寺院空地則被外省籍難民陸續佔用違建,形成龐大的違建區。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同一天,理教公所遭到不明大火吞 噬,趙氏也於不久後死去。
(理教總公所於2005年拆除違建,準備改建為公園,主建築雖已燒毀,但仍有鐘樓、樹心會館、輪番所(即住持宿舍)、俗稱地窖的「御廟所」等歷史遺跡留存,正待進入古蹟指定流程時,不料樹心會館卻遭到縱火而嚴重損毀,令人氣憤不已。)
新舊建築各有特色
1991(民國80)年西龍巖寺廟方集資鳩工,在舊廟西側新建一座2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廟,並整理附近環境,寬廣的廟庭則作為村民休閒場所。而舊廟也沒有完全拆除,拜亭與正殿仍然保留著。
舊廟外形十分素樸,幾乎與一般民宅沒有差別,1951年整修的拜亭下有兩對1903年的花崗石柱,正殿牆身乃是以此地開採的觀音山 石,以頂順疊砌而成的,頗具特色。舊廟前的「獅形岩」據說有靈性,廟方擔心小孩爬上爬下,便以鐵欄杆圍住這塊大石頭。1991年建新廟時,工程單位打算遷移此岩,擲爻請示,獅形岩卻不應允,所以還留在原地不動。
與舊廟相比,新廟當然富麗堂皇,高聳的前殿與鐘鼓樓,所用的龍柱、石雕都從中國大陸訂製,簷下繁複的假斗拱、色彩斑斕的鐘鼓樓欄干,氣勢萬千地睥睨著縮在一旁的舊廟。然而,新廟卻少了那麼一點味道,少了歷史感與地方特色。
西龍巖寺所在的大堀湖,從渡船頭沿北50線鄉道(渡船頭路)上山約3公里路程即可抵達。由寒石洞的「洋人避難所」與西龍巖寺「開山於乾隆年間」等2個傳說,據以推定漢人入墾定居此地的時間應可溯自荷蘭時期,且大約在18世紀中葉便形成聚落,並創建守護村民的廟宇。
本地人慣稱西龍巖寺為「佛祖廟」,一說西龍巖寺開山於清乾隆年間(但傳說通常略為誇大),其主祀神四丁觀音佛祖,與一般的白衣大士南海觀世音菩薩之法相並不相同,主祀神為白衣大士南海觀世音菩薩。
文獻記載此廟開基於1805(嘉慶10)年,據當地耆老指出,原廟址在更高的山腰,即寒石洞下方,現址為一幢加強磚造樓房處,後來因為腹地太小,乃向下遷建於今日廟址。日本時代曾有一位廟公在廟裏開設私塾,教授漢文。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極重要的神明,又名觀音媽、觀世音菩薩。據法華經普門品所載,觀音三十三現身,又化身不一,因此其造型樣貌各有差異,據傳觀世音之父為妙莊 王,母為寶德后,其姊為妙音、妙之,觀世音排老三,名為妙善,為拯救天下蒼生而降世於東海菩陀落迦山,轉往中原普渡眾生。清代台灣凡泉州人眾多的地方,大 多建有龍山寺奉祀南海觀世音菩薩,且多由泉州龍山寺分靈而來。除了以觀音為主祀神的廟宇外,媽祖廟的後殿也必奉祀觀音,是不成文的成規。
建廟沿革
西龍巖寺是觀音山 北麓的古寺,歷經2次遷移廟址,另有據可考的修建則有4次,現存3塊重修廟體時記載建廟沿革與捐款芳名錄,其立碑年代分別為1864(同治3)年、1903(明治36)年與1952(民國41)年。
據說此剎因為持有不少廟產,而被地方上視為有錢的廟宇。然而此廟在1970年代曾遭遇危機,險些不保。
理教侵佔、鄉代追回
當 時有個國大代表叫趙東書,此人出身軍方特務系統,官拜少將,是「理教」的教主。1974(民國63)年趙氏利用廟祝純樸不識字,竟偽造轉讓證明書,侵吞土 地建物產權。當時的八里鄉民代表主席李春和發現事態嚴重,遂透過各種管道,陳情、訴願、並提起偽造文書之訴訟,官司纏訟數年,終於在1981(民國70) 年經法院判決勝訴,奪回產權。
附帶一提,理教總公所位於台北市西門町,其前身是日本時代的西本願寺:本派本願寺派台北別院,戰後被國府強 制接收,改為台灣省警備總部使用,據傳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時,曾有不少外省籍人士被囚禁、刑死於斯。1955年西本願寺本堂被國府撥交給趙氏所屬的 理教作為總公所,俗稱「大廟」,寺院空地則被外省籍難民陸續佔用違建,形成龐大的違建區。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同一天,理教公所遭到不明大火吞 噬,趙氏也於不久後死去。
(理教總公所於2005年拆除違建,準備改建為公園,主建築雖已燒毀,但仍有鐘樓、樹心會館、輪番所(即住持宿舍)、俗稱地窖的「御廟所」等歷史遺跡留存,正待進入古蹟指定流程時,不料樹心會館卻遭到縱火而嚴重損毀,令人氣憤不已。)
新舊建築各有特色
1991(民國80)年西龍巖寺廟方集資鳩工,在舊廟西側新建一座2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廟,並整理附近環境,寬廣的廟庭則作為村民休閒場所。而舊廟也沒有完全拆除,拜亭與正殿仍然保留著。
舊廟外形十分素樸,幾乎與一般民宅沒有差別,1951年整修的拜亭下有兩對1903年的花崗石柱,正殿牆身乃是以此地開採的觀音山 石,以頂順疊砌而成的,頗具特色。舊廟前的「獅形岩」據說有靈性,廟方擔心小孩爬上爬下,便以鐵欄杆圍住這塊大石頭。1991年建新廟時,工程單位打算遷移此岩,擲爻請示,獅形岩卻不應允,所以還留在原地不動。
與舊廟相比,新廟當然富麗堂皇,高聳的前殿與鐘鼓樓,所用的龍柱、石雕都從中國大陸訂製,簷下繁複的假斗拱、色彩斑斕的鐘鼓樓欄干,氣勢萬千地睥睨著縮在一旁的舊廟。然而,新廟卻少了那麼一點味道,少了歷史感與地方特色。
主祀神佛: 觀音佛祖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大崁里8鄰大堀湖22號
電話: 02-26103422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大崁里8鄰大堀湖22號
電話: 02-26103422
交通方式
建議方式: 公車 捷運 自行車 步行 汽機車
大眾運輸:
搭公車
可搭乘三重客運704線,國道客運臺北總站→臺北橋→三重派出所→徐匯中學→關渡大橋→渡船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搭捷運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沿淡水老街步行至渡船頭搭乘渡輪至八里左岸碼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捷運關渡站轉紅13、紅22路公車,至渡船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搭乘捷運蘆洲線至捷運蘆洲站轉704、704區路公車,至渡船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騎單車
可從淡水河沿岸自行車步道前往,沿途有多處租借自行車的服務。
開車族
❶ 臺北→關渡大橋→龍形路→龍米路→八里渡船頭老街
❷ 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交流道→105線道→八里
建議方式: 公車 捷運 自行車 步行 汽機車
大眾運輸:
搭公車
可搭乘三重客運704線,國道客運臺北總站→臺北橋→三重派出所→徐匯中學→關渡大橋→渡船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搭捷運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沿淡水老街步行至渡船頭搭乘渡輪至八里左岸碼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捷運關渡站轉紅13、紅22路公車,至渡船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搭乘捷運蘆洲線至捷運蘆洲站轉704、704區路公車,至渡船頭。沿渡船頭路向觀音山步行約三公里可達。
騎單車
可從淡水河沿岸自行車步道前往,沿途有多處租借自行車的服務。
開車族
❶ 臺北→關渡大橋→龍形路→龍米路→八里渡船頭老街
❷ 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交流道→105線道→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