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埔鼓壽宮 主祀 天上聖母
鼓壽宮昔稱大港埔鼓壽亭,清朝咸豐六年歲次丙辰年公元一八五六年,由蔡天德、蔡祖、王智、王上藝、孫雄、孫包等議定聯合眾信徒捐款籌建廟宇,時過二年經眾大德集思廣益,邀完成建堂皇廟貌,由蔡姓共祀保生大帝(帝君公);王姓祀朱府千歲(朱王);孫姓祀池府千歲(池王)。
另 清朝早期有福建人氏,一對老夫妻從湄洲請來天上聖母乙尊,交本府祀奉,合中壇元帥經建廟發起人與本村長老等議決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擇農曆三月十六日吉時 安座,並訂為每年慶典日,是時咸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後歷數十年冬一直神威顯赫,祈報無虛,遠近信徒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至 民國五十八年歲次己酉年,政府開闢民生大道,割用廟地大半,逐由地方熱心人士會商籌建新廟,位定鄰東腹地重建,並遵神旨以坐東向西廟貌,即刻動員信徒籌募 專款備用重建廟宇,到民國五十九年歲次庚戍年八月廿四日吉時破土興工,建於民國六十一年五月廿六日吉時上樑,民國六十三年(歲次甲寅)公元一九七四年十月 十二日吉時迎請眾神聖進殿安座,並於民國七十七年農曆九月十四日吉時舉行慶成大典,迄今自民國八十三年間增修兩側廟室,擇南室安奉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北室 安祀文昌帝君,以供善信朝拜。
「大 港埔」為今高雄市中山路與中正路至民生路這一個區塊,在清代由鳳山縣廩生盧德嘉所編纂的《鳳山縣采訪冊》當中記為「〝魚逮〞港埔」,以盛產〝魚逮〞魚而聞 名,屬大竹里的行政區域,而「埔」指的是未開發的平原。最早發展的區域就是現在鼓壽宮這一帶,一直到日據時期才將〝魚逮〞港埔取其諧音改成大港埔。
鼓 壽宮創建於咸豐六年,也算是百年古廟了,只可惜如今的建築早已不復古貌,僅留下一方咸豐八年的「啟明拱照」匾可供回味。現在的宮貌為兩層樓建築,一樓外租 給商家,而二樓除了正殿外,左右還有閣樓。入廟前可先欣賞精緻的九龍御路以及八仙石雕,雕工精細,氣勢非凡。抬頭仰望三川殿屋脊上有仙人、武場、龍、鳳、 象、麒麟…等剪黏作品,雖然略顯剝落,但還是可以看出原有的華麗與精采。而屋簷下,建築體雖已採用鋼筋混擬土構築,但還是保有傳統廟宇的一些配件與裝飾。 例如兩側的墀頭就各有一尊扛廟角的「憨番」,這兩位留著落腮鬍,袒胸露肚的憨番看起來是漢人面孔,和之前阿中在臺南所觀察的一些古媽祖廟的憨番比起來,似 乎比較沒有鮮明的特色。登上三川殿後為三開間格局,多以石雕為裝飾,左右雙堵刻有龍虎各一對。而前方的鐵製天公爐上有朝天鳳凰為飾,在太陽光下顯得格外耀 眼。
入廟後為拜亭,空間甚為寬敞,置放著數張拜椅。左右壁堵有以大理石為底的彩繪 壁畫,繪有民間傳說故事。正殿前方有一對活靈活現的龍柱,採雙龍纏繞、翻天覆地之姿,龍身浮雕於柱體之上,因此看起來格外具有立體感。正殿上,天上聖母等 五位鼓壽宮主神高坐神龕之中,有趣的是,民間傳說「大道公雨,媽祖婆風」兩位不和的神仙,在鼓壽宮裡卻是比肩而坐,與朱府千歲、池府千歲以及中壇元帥共同 擔負起保衛鄉里的重責,看來這俗諺在這裡顯然是行不通的啊!除了正殿主祀的五位恩主,左右偏殿陪祀祝生娘娘與福德正神。神龕前矗立著金精、水精兩將軍,金 精將軍張口瞪眼,注視著芸芸眾生;水精將軍哼鼻傾耳,細聽著十方苦難,猙獰的面貌是為協助媽祖救度眾生的金剛像啊!
鼓 壽宮的只有一座正殿,兩側則作為辦公室以及信徒休息的空間,還有兩座樓梯通往鐘鼓樓與閣樓。龍邊的閣樓是太歲殿,供奉六十太歲星君,特殊的是一般奉有六十 太歲的廟宇,多半都以斗姥元君為主神,現三頭六臂象的殷郊、殷洪兩元帥為脅侍,但鼓壽宮卻僅以殷郊元帥為主。另一頭的虎邊閣樓則是供奉文昌帝君、朱熹夫子 以及魁星爺,後又增奉觀世音菩薩。
近年來由屏東縣媽祖廟所發起的五州媽祖大會香活 動,鼓壽宮就是高雄州的代表。此外,鼓壽宮每年也會在媽祖誕辰前夕組團徒步赴府城大天后宮進香,雖然規模遠不及大甲鎮瀾宮或是白沙屯拱天宮那般盛大,但也 算是高雄宗教界的一大盛事了。期待未來的鼓壽宮,能弘揚媽祖救世慈悲的精神,讓高雄的媽祖信仰更加凝聚。
鼓壽宮昔稱大港埔鼓壽亭,清朝咸豐六年歲次丙辰年公元一八五六年,由蔡天德、蔡祖、王智、王上藝、孫雄、孫包等議定聯合眾信徒捐款籌建廟宇,時過二年經眾大德集思廣益,邀完成建堂皇廟貌,由蔡姓共祀保生大帝(帝君公);王姓祀朱府千歲(朱王);孫姓祀池府千歲(池王)。
另 清朝早期有福建人氏,一對老夫妻從湄洲請來天上聖母乙尊,交本府祀奉,合中壇元帥經建廟發起人與本村長老等議決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擇農曆三月十六日吉時 安座,並訂為每年慶典日,是時咸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後歷數十年冬一直神威顯赫,祈報無虛,遠近信徒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至 民國五十八年歲次己酉年,政府開闢民生大道,割用廟地大半,逐由地方熱心人士會商籌建新廟,位定鄰東腹地重建,並遵神旨以坐東向西廟貌,即刻動員信徒籌募 專款備用重建廟宇,到民國五十九年歲次庚戍年八月廿四日吉時破土興工,建於民國六十一年五月廿六日吉時上樑,民國六十三年(歲次甲寅)公元一九七四年十月 十二日吉時迎請眾神聖進殿安座,並於民國七十七年農曆九月十四日吉時舉行慶成大典,迄今自民國八十三年間增修兩側廟室,擇南室安奉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北室 安祀文昌帝君,以供善信朝拜。
「大 港埔」為今高雄市中山路與中正路至民生路這一個區塊,在清代由鳳山縣廩生盧德嘉所編纂的《鳳山縣采訪冊》當中記為「〝魚逮〞港埔」,以盛產〝魚逮〞魚而聞 名,屬大竹里的行政區域,而「埔」指的是未開發的平原。最早發展的區域就是現在鼓壽宮這一帶,一直到日據時期才將〝魚逮〞港埔取其諧音改成大港埔。
鼓 壽宮創建於咸豐六年,也算是百年古廟了,只可惜如今的建築早已不復古貌,僅留下一方咸豐八年的「啟明拱照」匾可供回味。現在的宮貌為兩層樓建築,一樓外租 給商家,而二樓除了正殿外,左右還有閣樓。入廟前可先欣賞精緻的九龍御路以及八仙石雕,雕工精細,氣勢非凡。抬頭仰望三川殿屋脊上有仙人、武場、龍、鳳、 象、麒麟…等剪黏作品,雖然略顯剝落,但還是可以看出原有的華麗與精采。而屋簷下,建築體雖已採用鋼筋混擬土構築,但還是保有傳統廟宇的一些配件與裝飾。 例如兩側的墀頭就各有一尊扛廟角的「憨番」,這兩位留著落腮鬍,袒胸露肚的憨番看起來是漢人面孔,和之前阿中在臺南所觀察的一些古媽祖廟的憨番比起來,似 乎比較沒有鮮明的特色。登上三川殿後為三開間格局,多以石雕為裝飾,左右雙堵刻有龍虎各一對。而前方的鐵製天公爐上有朝天鳳凰為飾,在太陽光下顯得格外耀 眼。
入廟後為拜亭,空間甚為寬敞,置放著數張拜椅。左右壁堵有以大理石為底的彩繪 壁畫,繪有民間傳說故事。正殿前方有一對活靈活現的龍柱,採雙龍纏繞、翻天覆地之姿,龍身浮雕於柱體之上,因此看起來格外具有立體感。正殿上,天上聖母等 五位鼓壽宮主神高坐神龕之中,有趣的是,民間傳說「大道公雨,媽祖婆風」兩位不和的神仙,在鼓壽宮裡卻是比肩而坐,與朱府千歲、池府千歲以及中壇元帥共同 擔負起保衛鄉里的重責,看來這俗諺在這裡顯然是行不通的啊!除了正殿主祀的五位恩主,左右偏殿陪祀祝生娘娘與福德正神。神龕前矗立著金精、水精兩將軍,金 精將軍張口瞪眼,注視著芸芸眾生;水精將軍哼鼻傾耳,細聽著十方苦難,猙獰的面貌是為協助媽祖救度眾生的金剛像啊!
鼓 壽宮的只有一座正殿,兩側則作為辦公室以及信徒休息的空間,還有兩座樓梯通往鐘鼓樓與閣樓。龍邊的閣樓是太歲殿,供奉六十太歲星君,特殊的是一般奉有六十 太歲的廟宇,多半都以斗姥元君為主神,現三頭六臂象的殷郊、殷洪兩元帥為脅侍,但鼓壽宮卻僅以殷郊元帥為主。另一頭的虎邊閣樓則是供奉文昌帝君、朱熹夫子 以及魁星爺,後又增奉觀世音菩薩。
近年來由屏東縣媽祖廟所發起的五州媽祖大會香活 動,鼓壽宮就是高雄州的代表。此外,鼓壽宮每年也會在媽祖誕辰前夕組團徒步赴府城大天后宮進香,雖然規模遠不及大甲鎮瀾宮或是白沙屯拱天宮那般盛大,但也 算是高雄宗教界的一大盛事了。期待未來的鼓壽宮,能弘揚媽祖救世慈悲的精神,讓高雄的媽祖信仰更加凝聚。
地點:高雄大港埔鼓壽宮(高雄市新興區文橫一路92號
搭乘高雄捷運至中央公園站,由三號出口出站直行約三分鐘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