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大帝源於元朝五位落榜舉人,因為他們捨身救民的義舉而成五福大帝。這五位落榜舉人的姓名分別是劉元達、張元伯、史文業、趙公明、鍾士秀。他們因為考場 失意,在返鄉路上偶遇,相談甚歡之下進而義結金蘭。一日落腳福州,五人同時在恍惚間,似乎聞得因為福州地方民眾任盜賊橫行,或是自身為惡,上天要降罰於福 州百姓的旨意,將派遣五瘟使者行瘟福州各處井中。五人醒後,因而聚集相議,決定分投五井自殺,向地方百姓示警。據說百姓將他們撈起時,五人的臉色分別呈現 黑、白、綠、黃、紅等五種不同顏色,福州的居民方才明瞭將有疫疾降臨,因而小心防範,才能逃過一劫。五人捨己救人的事蹟後來得到官方的表揚,立祀祭拜,于 明朝封為「五福大帝」,以張元伯為顯靈公、鍾士秀為應靈公、趙光明為振靈公、劉元達為宣靈公、史文業為揚靈公,供奉於福州白龍庵。
五福大帝的數字、姓名、稱號、傳說,與一些神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使人混淆不清的情形。其中最直接的是與「五方瘟神」或「五瘟使者」不易分辨其異或 同。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五方瘟神的姓名與五福大帝完全相同,只是他們起源於隋朝,分別職掌在四季和中央方位降瘟。有些看法認為五福大帝的五舉 人之說,其實是五瘟神的變化。另外,五福大帝之中的趙公明,與傳統的文財神同名,也可能是同一神祇的轉變。
五福大帝亦有稱「五顯靈官」、「五靈官」、「五顯公」和「靈官大帝」,因為「五」、「五顯」、「靈官」等詞彙的關聯,也經常和「五顯靈官馬元帥」,或是和五顯相關的「五通神」混淆,但五福大帝應該和五瘟神有關聯,甚至是五瘟神被附會以五舉人的故事而成。
臺 灣八家將陣頭與五福大帝的流傳有關,八家將是五福大帝的部屬,也是台灣南部廟會重要的陣頭之一。台灣南部的五福大帝和八家將傳統,源於清末駐守台南的士兵 夢感五福大帝餵藥治癒瘟疫,因而返鄉奉請五福大帝奉祀。台南的「五瘟宮」、「西來庵」、鳳山的「白龍庵」皆源於福州白龍庵。
五福大帝的數字、姓名、稱號、傳說,與一些神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也有使人混淆不清的情形。其中最直接的是與「五方瘟神」或「五瘟使者」不易分辨其異或 同。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五方瘟神的姓名與五福大帝完全相同,只是他們起源於隋朝,分別職掌在四季和中央方位降瘟。有些看法認為五福大帝的五舉 人之說,其實是五瘟神的變化。另外,五福大帝之中的趙公明,與傳統的文財神同名,也可能是同一神祇的轉變。
五福大帝亦有稱「五顯靈官」、「五靈官」、「五顯公」和「靈官大帝」,因為「五」、「五顯」、「靈官」等詞彙的關聯,也經常和「五顯靈官馬元帥」,或是和五顯相關的「五通神」混淆,但五福大帝應該和五瘟神有關聯,甚至是五瘟神被附會以五舉人的故事而成。
臺 灣八家將陣頭與五福大帝的流傳有關,八家將是五福大帝的部屬,也是台灣南部廟會重要的陣頭之一。台灣南部的五福大帝和八家將傳統,源於清末駐守台南的士兵 夢感五福大帝餵藥治癒瘟疫,因而返鄉奉請五福大帝奉祀。台南的「五瘟宮」、「西來庵」、鳳山的「白龍庵」皆源於福州白龍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