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龍山寺 主祀 觀世音菩薩
民國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內政部公告了30多處古蹟,這是高雄縣第一次上榜,鳳山龍山寺赫然在列,往後十五年間,第二級古蹟鳳山龍山寺一直是高雄縣等級最高的古蹟 (直到民國八十九年(2000)公告為國定古蹟)。
現存龍山寺的匾額中,正殿上方一塊「南雲東照」木匾,落款為「乾隆歲次庚辰」,贈匾人不詳,時為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0年),推測正逢龍山寺擴建落成。因此,寺方依據各方考證,亦自認為龍山寺創建於康熙年間,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龍山寺起源,相傳康熙年間,有一來自福建省的先民,隨身攜帶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的 觀音菩薩香火包,行經現址一口古井,汲水止渴之前,將隨身香火包掛在井旁之石榴樹枝椏,離去時忘記帶走,香火包入夜後發光,引起附近居民好奇,認為是菩薩 顯靈,乃迎奉香火,並將石榴樹雕成觀音佛像,建寺奉祀,並沿用祖廟龍山寺名稱;因主祀觀音菩薩,地方上亦有稱「觀音寺」。
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地方上也稱為「觀音寺」。由於位在鳳山縣城東門,面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有水利之便,舟揖可經前鎮媽祖出海,進口貨物也亦可從現在的東便門碼頭上岸,很快就發展為香火旺盛的佛寺。龍山寺在清朝年間歷經5次大修,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添建兩側廂房,1958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頂,1987年發包重修,寺貌煥然一新。寺內有叁川壽麵木雕窗,以蝙蝠和團鶴為題材及兩旁暗藏一付對聯「東門保泰,靈通鳳彈」、「南海流方,德普海疆」 等為龍山寺特色。龍山寺格局與其他寺廟較大的不同處,在於大門是向內凹陷,在外觀上,顯得較為內斂、穩重,屋頂線條結構,簡潔明快,正殿山牆,翹嵴與鵝頭墜構工精細,廊牆龍堵,青龍泥塑與剪粘,手藝精湛,神氣活現,叁川殿鏤空木窗,團鶴造型優美,山牆線條簡潔明朗,木匾雕工精緻,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統建築資產,深具觀賞價值,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可說是實至名歸。主要祭典在農曆2月19日(觀世音生日)、農曆6月19日(觀世音成道日)、農曆9月19日(觀世音出家日),善男信女蜂湧而至,香火鼎盛,遠近馳名。前往龍山寺參觀後,可順道到商業區逛逛,晚間的夜市以南北小吃聞名,具有現代感的鳳凌廣場,充滿羅曼帝克的浪漫風情,傢俱街有從現代居家到供奉神明的各式傢俱,且街道經過造景改建,漫步其間相當寫意,是假日半日遊相當不錯選擇。鳳山龍山寺被列為二級古蹟,是屬於書院類別古蹟。與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二級古蹟台北市艋舺龍山寺齊名。
其間經歷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0七年)、道光十五年(西 元一八三五年)、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0七年)等修f葺記錄。民國二十二年添建兩側廂房、民國四十七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 頂、民國七十六年發包重修,寺貌煥然一新。
龍山寺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乃在於該寺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寺廟建築資產,從屋頂剪粘、泥塑、山牆面設計、台基、柱礎、石材雕刻、木構棟架、雕窗、門牆彩繪等全體造型或局部構工,相當可觀,成為遊客造訪鳳山時,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鳳山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而聞名,為我國佛教徒最有緣的菩薩。
法華經普門品裡,釋尊說:若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同時受諸苦惱,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菩薩隨即尋聲救苦,使受苦難的眾生,即時同得解脫,所以名為 觀世音。這是從慈悲利益眾生所得的聖號。對於事理無礙的境界,能夠關照通達、自在無礙,乃為又名為觀自在,乃為智慧照鏡所立的德號。
觀世音既然是大菩薩,當然具足大丈夫相,因為現身渡化眾生,應眾生的機緣,化現為女人身,所以我們現在崇拜的觀世音菩薩都是女人相。
民國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內政部公告了30多處古蹟,這是高雄縣第一次上榜,鳳山龍山寺赫然在列,往後十五年間,第二級古蹟鳳山龍山寺一直是高雄縣等級最高的古蹟 (直到民國八十九年(2000)公告為國定古蹟)。
現存龍山寺的匾額中,正殿上方一塊「南雲東照」木匾,落款為「乾隆歲次庚辰」,贈匾人不詳,時為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0年),推測正逢龍山寺擴建落成。因此,寺方依據各方考證,亦自認為龍山寺創建於康熙年間,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龍山寺起源,相傳康熙年間,有一來自福建省的先民,隨身攜帶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的 觀音菩薩香火包,行經現址一口古井,汲水止渴之前,將隨身香火包掛在井旁之石榴樹枝椏,離去時忘記帶走,香火包入夜後發光,引起附近居民好奇,認為是菩薩 顯靈,乃迎奉香火,並將石榴樹雕成觀音佛像,建寺奉祀,並沿用祖廟龍山寺名稱;因主祀觀音菩薩,地方上亦有稱「觀音寺」。
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地方上也稱為「觀音寺」。由於位在鳳山縣城東門,面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有水利之便,舟揖可經前鎮媽祖出海,進口貨物也亦可從現在的東便門碼頭上岸,很快就發展為香火旺盛的佛寺。龍山寺在清朝年間歷經5次大修,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添建兩側廂房,1958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頂,1987年發包重修,寺貌煥然一新。寺內有叁川壽麵木雕窗,以蝙蝠和團鶴為題材及兩旁暗藏一付對聯「東門保泰,靈通鳳彈」、「南海流方,德普海疆」 等為龍山寺特色。龍山寺格局與其他寺廟較大的不同處,在於大門是向內凹陷,在外觀上,顯得較為內斂、穩重,屋頂線條結構,簡潔明快,正殿山牆,翹嵴與鵝頭墜構工精細,廊牆龍堵,青龍泥塑與剪粘,手藝精湛,神氣活現,叁川殿鏤空木窗,團鶴造型優美,山牆線條簡潔明朗,木匾雕工精緻,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統建築資產,深具觀賞價值,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可說是實至名歸。主要祭典在農曆2月19日(觀世音生日)、農曆6月19日(觀世音成道日)、農曆9月19日(觀世音出家日),善男信女蜂湧而至,香火鼎盛,遠近馳名。前往龍山寺參觀後,可順道到商業區逛逛,晚間的夜市以南北小吃聞名,具有現代感的鳳凌廣場,充滿羅曼帝克的浪漫風情,傢俱街有從現代居家到供奉神明的各式傢俱,且街道經過造景改建,漫步其間相當寫意,是假日半日遊相當不錯選擇。鳳山龍山寺被列為二級古蹟,是屬於書院類別古蹟。與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二級古蹟台北市艋舺龍山寺齊名。
其間經歷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0七年)、道光十五年(西 元一八三五年)、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0七年)等修f葺記錄。民國二十二年添建兩側廂房、民國四十七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 頂、民國七十六年發包重修,寺貌煥然一新。
龍山寺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乃在於該寺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寺廟建築資產,從屋頂剪粘、泥塑、山牆面設計、台基、柱礎、石材雕刻、木構棟架、雕窗、門牆彩繪等全體造型或局部構工,相當可觀,成為遊客造訪鳳山時,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鳳山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而聞名,為我國佛教徒最有緣的菩薩。
法華經普門品裡,釋尊說:若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同時受諸苦惱,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菩薩隨即尋聲救苦,使受苦難的眾生,即時同得解脫,所以名為 觀世音。這是從慈悲利益眾生所得的聖號。對於事理無礙的境界,能夠關照通達、自在無礙,乃為又名為觀自在,乃為智慧照鏡所立的德號。
觀世音既然是大菩薩,當然具足大丈夫相,因為現身渡化眾生,應眾生的機緣,化現為女人身,所以我們現在崇拜的觀世音菩薩都是女人相。
地址: 830台灣高雄市鳳山區中山路7號
電話:+886 7 741 2048
電話:+886 7 741 2048
開車:中山高速公路下中正交流道,往鳳山市區方向,自由路直行,右轉中山路即可到逹。
公車:搭乘高雄客運,在鳳山龍山寺站下車,沿中山路行,即可抵達。
捷運:搭乘高捷橘線大東站下車,往二號出口,沿大東一路左轉中山路,約步行約十五分鐘,即可抵達。
公車:搭乘高雄客運,在鳳山龍山寺站下車,沿中山路行,即可抵達。
捷運:搭乘高捷橘線大東站下車,往二號出口,沿大東一路左轉中山路,約步行約十五分鐘,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