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祖師又稱陰那山慚愧祖師、陰那了拳、祖師公等。陰那山又作陰林山、蔭林山等等,它們都是因為陰林山一詞在台灣仰賴口傳的緣故,結果出現的變音誤記。陰 那山位於閩粵交界處,是慚愧祖師的得道之處。慚愧祖師是唐朝時人,俗姓潘,名了拳,法號慚愧,出生在福建沙縣,約在817年出生,865年時圓寂。傳說他 出生時左手拳曲不能伸張,父母於是命名為拳。當他彌月時,有名遊方僧人前來,在他的拳上寫了「了」字,拳竟然自開,是以名為「了拳」,這名遊方僧人還預言 了拳日後將成為得道高僧。潘了拳的名字除了和他出生的異相有關外,也和他日後駐錫地陰那山有關,因為陰那山的別名是五指峰,其山型亦同拳開五指,是以傳記 中的敘事也暗示了他的神異。
潘了拳十二歲時父母雙亡,依叔母過活,十七歲在大埔縣地為人放牧,據說他牧牛時劃地為圈,牛隻就自動在圈內活動,不敢 擅自越界,把烹煮過的魚放到水裡,魚就復活了,還經常獨自一人在大石上打坐冥想。後來他又繼續流浪,到了陰那山附近依附於一黃姓人家。有一天,黃家婦人帶 著他去向一位神僧求嗣,神僧和了拳似乎是舊識一般,並要黃家依止於了拳,以之為師。後來潘了拳辭別黃家,住到陰那山裡有三十年之久。他駐錫的地方也蓋了 廟,名為靈光寺,臨終時他對弟子開示,表示自己未能如同佛祖弘法度人,甚感慚愧,他要門人謹守戒律,並自號慚愧。是以人們後世名為慚愧祖師。
慚愧 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主要分佈於中部地區,據2001年內政部所編之《全國寺廟名冊》,全台以慚愧祖師為主祀神者約在29-40座之間,分佈於嘉義、雲林、南 投、彰化、台中等縣,南投縣有25座,其中又以鹿谷、中寮最多,在這些地方除了寺廟以外,還有設於家中的神明會,也有許多家戶立有自家奉祀的祖師公。由此 觀之,稱慚愧祖師在台灣為南投地區的獨特信仰實不為過。
潘了拳十二歲時父母雙亡,依叔母過活,十七歲在大埔縣地為人放牧,據說他牧牛時劃地為圈,牛隻就自動在圈內活動,不敢 擅自越界,把烹煮過的魚放到水裡,魚就復活了,還經常獨自一人在大石上打坐冥想。後來他又繼續流浪,到了陰那山附近依附於一黃姓人家。有一天,黃家婦人帶 著他去向一位神僧求嗣,神僧和了拳似乎是舊識一般,並要黃家依止於了拳,以之為師。後來潘了拳辭別黃家,住到陰那山裡有三十年之久。他駐錫的地方也蓋了 廟,名為靈光寺,臨終時他對弟子開示,表示自己未能如同佛祖弘法度人,甚感慚愧,他要門人謹守戒律,並自號慚愧。是以人們後世名為慚愧祖師。
慚愧 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主要分佈於中部地區,據2001年內政部所編之《全國寺廟名冊》,全台以慚愧祖師為主祀神者約在29-40座之間,分佈於嘉義、雲林、南 投、彰化、台中等縣,南投縣有25座,其中又以鹿谷、中寮最多,在這些地方除了寺廟以外,還有設於家中的神明會,也有許多家戶立有自家奉祀的祖師公。由此 觀之,稱慚愧祖師在台灣為南投地區的獨特信仰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