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南天南天宮
奉祀神尊
觀音佛祖、武聖帝君、道濟禪師
南天南天宮承應天命,于歲次丁卯年公元1987年黃曆九月十八日肇建於台北縣永和市成功路2段121巷11號3F,復於歲次庚午年黃曆九月十八日遷移至永 和市民樂街59巷1-1號(現址),又於壬午年黃曆十月向台北縣政府申請寺廟登記補辦核准,甲申年二月向台北縣政府申請合法人民團體成立信徒大會。
主旨
濟世救人 普渡眾生 入塵世救苦難
積修功德 但求心安 化戾氣致祥和
宗旨
本宮秉持觀音佛祖大慈大悲之襟懷,武聖帝君忠義智信,禮義仁勇之精神暨宮中眾神尊凜冽然正義濟世救人之聖心與本宮善信虔誠奉獻之信念以慈悲憫人為懷,勸人為善,功德為首。義務濟世為宗旨。
奉祀神尊
觀音佛祖、武聖帝君、道濟禪師
南天南天宮承應天命,于歲次丁卯年公元1987年黃曆九月十八日肇建於台北縣永和市成功路2段121巷11號3F,復於歲次庚午年黃曆九月十八日遷移至永 和市民樂街59巷1-1號(現址),又於壬午年黃曆十月向台北縣政府申請寺廟登記補辦核准,甲申年二月向台北縣政府申請合法人民團體成立信徒大會。
主旨
濟世救人 普渡眾生 入塵世救苦難
積修功德 但求心安 化戾氣致祥和
宗旨
本宮秉持觀音佛祖大慈大悲之襟懷,武聖帝君忠義智信,禮義仁勇之精神暨宮中眾神尊凜冽然正義濟世救人之聖心與本宮善信虔誠奉獻之信念以慈悲憫人為懷,勸人為善,功德為首。義務濟世為宗旨。
習俗介紹 中元普渡的由來
「中元」的名稱來自道教,而中元指的就是道教信仰的最高神祇「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因此七月十五這天,民間都會祭祀地官大帝,而地官大帝相傳也就是古代賢君大舜,所以民間就以祭祀地官大帝,感謝大地的福佑,作物得以生生不息。
雖然「中元」的名稱。來自道教,但「中元普渡」的觀念則是來自佛教的「盂蘭盆會」。相傳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目連,到了地獄,看見母 親置身在餓鬼道中受苦,趕緊用缽子盛飯給母親解餓充飢,但是沒有想到飯一到母親口中,立刻變成火炭,不得下嚥,目連悲痛不已。
於是就以百味五果供養佛僧,廣結十方僧侶,舉行「盂蘭法會」,誦經施食,把母親的靈魂從地獄中救出,福報無量。宗教的慈悲精神,借著超渡的活動,來表達人世間的善意,我佛慈悲,普渡眾生,為願人間美善,源遠流長。
關於中元節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最著名、流傳最廣者要算是「目蓮救母」的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叫「目蓮」,從小被地藏王菩薩引渡出家,他的母親郤因歐打和 尚、浪費食物...等等種種過失,死後被打入地獄,目蓮知道這個消息時,母親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懸」的懲罰,為了報答母親的乳哺之恩,目蓮準備了飯菜要給 母親吃,但是食物一到母親的嘴邊,便化成火焰;目蓮無計可施,請求釋迦牟尼佛幫忙,佛祖說明目蓮母親生前的種種過失,如果要讓她吃東西,則要在七月十五日 準備各種齋食,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目蓮依法施行後,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為民間的中元普渡。
中元節在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來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為「救倒懸」之意,南北朝時即有人將「盂蘭盆」解為「裝飾美麗的盆子」,於是競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圖案,應為佛教徒的誤解。
雖然「中元」的名稱。來自道教,但「中元普渡」的觀念則是來自佛教的「盂蘭盆會」。相傳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目連,到了地獄,看見母 親置身在餓鬼道中受苦,趕緊用缽子盛飯給母親解餓充飢,但是沒有想到飯一到母親口中,立刻變成火炭,不得下嚥,目連悲痛不已。
於是就以百味五果供養佛僧,廣結十方僧侶,舉行「盂蘭法會」,誦經施食,把母親的靈魂從地獄中救出,福報無量。宗教的慈悲精神,借著超渡的活動,來表達人世間的善意,我佛慈悲,普渡眾生,為願人間美善,源遠流長。
關於中元節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最著名、流傳最廣者要算是「目蓮救母」的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叫「目蓮」,從小被地藏王菩薩引渡出家,他的母親郤因歐打和 尚、浪費食物...等等種種過失,死後被打入地獄,目蓮知道這個消息時,母親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懸」的懲罰,為了報答母親的乳哺之恩,目蓮準備了飯菜要給 母親吃,但是食物一到母親的嘴邊,便化成火焰;目蓮無計可施,請求釋迦牟尼佛幫忙,佛祖說明目蓮母親生前的種種過失,如果要讓她吃東西,則要在七月十五日 準備各種齋食,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目蓮依法施行後,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為民間的中元普渡。
中元節在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來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為「救倒懸」之意,南北朝時即有人將「盂蘭盆」解為「裝飾美麗的盆子」,於是競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圖案,應為佛教徒的誤解。
新北市永和區市民樂街59巷1-1號(成功路二段一二九巷底)
電話:(02)2928-0667
電話:(02)2928-0667
单击此处进行编辑.